记者 刘乐平
一名外来务工人员,在企业工作13年。他虚心好学,刻苦钻研,技术水平不断提高……主持或参与数十项技术攻关任务,取得明显成效,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数百万元……
这是第二届杭州杰出人才评选委员会对聂建明的评语。
今年33岁的聂建明,1995年从建德市工业技校毕业后进入杭州橡胶集团有限公司炼胶分厂,成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,负责单位的设备维护和保养。为了及时检修发生故障的仪器,公司实行轮班制,上中班、夜班是家常便饭,这一干就是六年。
多年的积累让他全面掌握了设备的构造和性能。针对设备存在的技术缺陷,聂建明与专业骨干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。为了完成改造任务,他经常加班加点,工作到第二天凌晨。“我和同事们一直把技术革新和改造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。技术创新不仅能为我们提高生产效率,还能节约成本,是值得我们不懈追求的。”
工友们说,聂建明几乎把所有能挤出来的时间都给了“液压设备”,同时还拿到电工“执照”,一专多能。橡胶液压设备上的故障,他几乎都能排除。
让许多人记忆犹新的是,2006年7月,一台德国进口的液压设备出了故障,而停产一天公司的经济损失将达1000余万元。聂建明判断是油泵坏了。如果换德国原厂油泵,不仅要停产等待,还要花大钱。聂建明大胆地用国产泵替换,结果一换成功,至今运转正常。
聂建明工作在最苦、最累的炼胶工序中。身穿工作服的聂建明看上去很普通。他时而直视仪表,时而侧身倾听轰鸣的马达,全然进入忘我状态。机器声中聂建明的耳能判断出设备的“健康”问题。厂领导赞扬他是厂里设备维修的块牌子。
难能可贵的是,除了自己掌握了过硬的本领,聂建明还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,把自己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,使更多的员工独当一面。“在日常工作中,只要有人求助,哪里有困难,他就会在哪里一起参加攻关。”这是工会领导对他的评价。
他协同技术人员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员工技能培训计划,以理论讲课和现场指导两种形式分期、分批传授给机修员工,培训率达100%;通过考试,合格率达99%。他前后共举办理论专业知识培训10次,现场交流指导20次以上;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其他兄弟分厂和单位举办的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,深受好评。
在担任杭州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、朝阳公司职业技能带头人期间,他所带教的10名徒弟当中,2人已取得职称,其他徒弟均已取得中级职称。
2003年,聂建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,2004年获得了大专文凭,此后慢慢地走上了公司的管理岗位,2006年取得钳工技师等级证书,2007年获得了杭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,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2009年又被评为 “杭州市首席技师”。
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”,当年雷锋的座右铭,也是聂建明的人生哲学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凤凰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